“減稅降費在行動”系列視頻 |為民族工業添力!減稅降費,助宏發展翼騰飛!

2019-11-07

       近日,在國家稅務總局開展的“減稅降費在行動”專題活動中,廈門稅務部門結合落實減稅降費工作推進實際,精心挑選了宏發作為杰出的受惠企業代表,在“國家稅務總局”官方微信平臺進行了精彩報道。



  從一家連連虧損的小工廠,成長為世界繼電器行業巨擘,廈門宏發電聲股份有限公司在廈門經濟特區良好營商環境的滋養下,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的落地,為我們堅守民族工業的夢想增加了一份信心。”廈門宏發電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郭滿金不禁回憶起幾十年艱苦的創業經歷。     

        

        上世紀80年代,郭滿金接手宏發,重點生產繼電器。當時,國內有40多家繼電器廠家,年產值只有4000萬只。和大多數繼電器生產企業一樣,宏發面臨“企業空心化”的困局:沒有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缺失,利潤低下。在這樣的環境下,郭滿金選了一條最難走的路——出口。這就意味著,產品質量要求更高。這對于沒有核心技術壁壘的新團隊來說,難上加難。“我想外國人能做到的,我們中國人也能做到!”郭滿金心中振興民族繼電器工業的信念十分堅定。 

        

        1998年,業務逐漸上軌道后,宏發決定“技改”,開始自主研發自動化裝備制造。30多年來,宏發一直在摸著石頭過河。得益于減稅降費,特別是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系列國家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宏發將節約的稅款不斷投入新的研發中,走出了一條全產業鏈的發展道路。     

  

        在宏發本部,可以看到這樣的畫面:偌大的生產車間,整齊排列著幾十條生產線,最快生產設計節拍達1/,良品率達99.5%以上。而在毗鄰的東林廠區內,采用集中供料系統的成型注塑車間整潔有序,只需要8人操作和管理即可保障設備的高效運行。郭滿金告訴記者,宏發已自主研發了150多條生產線,自動化程度達80%以上,正蓄力向智能化生產時代邁進。     


        企業稅務經理李燕煌算了一筆賬,2018年深化增值稅改革三項措施落地后,集團及系列公司全年享受了增值稅稅收優惠718萬元,及時拿到了1065萬元的留抵退稅款,大大緩解了企業融資壓力。    

     

  “今年的減稅力度更加給力,僅降低增值稅稅率一項,以2018年銷售收入靜態測算,我們首月減免稅款約392萬元,預計全年可減免超過3000萬元稅款。同時還一次性抵扣了不動產進項稅額634萬元。另外,得益于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我們還享受了企業所得稅優惠超過2000萬元。”李燕煌介紹,企業將節約下來的稅款再一次投入到技術研發中,形成了創新發展的良性循環。     


  目前企業已擁有800余項專利,并成為繼電器行業唯一主持制定國家標準的企業和唯一加入美國UL標準組織的中國企業。“在當前經濟增速放緩、行業競爭加劇、原材料上漲的背景下,企業負擔減輕,發展的底氣就更足了!”李燕煌說。    

   

  風雨兼程,大浪淘沙。宏發只是民族工業發展洪流的一個縮影,還有許多像郭滿金一樣的企業家,篳路藍縷,只為振興民族工業。減稅降費優惠政策的落地,讓企業追夢的步伐更快、更穩!